2023年是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,沙湾区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决策部署,紧扣“农旅兴区、工业强区”发展主线,扎实推进农业提质增效、农民生活改善、农村和谐稳定,绘就乡村振兴美好新画卷。
走好“三条路径”激发“发展动能”
全力打造“万亩粮”。坚持“向撂荒地要粮、向大户要粮、向科技要粮”,在石堆中整治撂荒地及低效地2000余亩,兑现种粮大户粮食补贴1400万元,完成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、粮药套种间种、林下种养循环1.2万亩,依托智慧农业试点种植优种水稻0.2万亩、优质番茄和草莓1.2万株、羊肚菌菌包15万个,从无到有打造粮蔬现代农业园区。
融合发展“万亩林”。依托63.8万亩森林资源,在石崖上新造混交林4.2万亩,发展竹产业3.4万亩,引进福华纸业等龙头企业,争取国储林项目10亿元,构建精深加工产业链,加快建设省级现代林竹园区。
用好“三类资源”增强“发展后劲”
盘活闲置资产。引进北京芳华、爱奇艺影视等文化公司,利用40栋闲置资产打造大渡河水电博物馆、影视基地等8个差异化、特色化项目,实现“旧巢”引来“新凤”。
唤醒沉睡资源。引进海外国际旅游集团RGB公司投资7000余万元,建设悬崖鸟巢民宿、户外运动等项目,推动“野生”景点变“野奢”景区。
引导资本下乡。探索“三分”“三化”模式,吸纳工商资本、社会资本2亿元下乡,依托三线建设遗留闲置资产打造农文旅运动产业区,带动村均集体经济增收20万元。全市乡村振兴发展拉练中获类区县第1名。
深化“三项行动”厚植乡村振兴“生态本底”
深化“三大革命”。卫生厕所普及率96.5%,生活垃圾收转运处置体系覆盖率100%,生活污水有效治理村占比71%,建成省乡村振兴示范村8个、市级示范村15个。
深化“五清行动”。率先在全市提档升级打造“五清”2.0版本,推进场镇建设管理服务提升行动建设,基础设施更加完善、乡村环境更加美丽,“五清行动”考评连续排名全市前列。
深化“乡村治理”。构建乡村“微治理”体系,推广社会治理“积分制”,打造“沫若故里•人人讲礼”文明城市品牌。